训练1 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
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2.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礼”的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孔子思想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B.孔子力图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
C.西周时期和谐的人际关系
D.西周时期统治者对民众的重视
3.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
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5.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6.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 )
A.强调“大一统” B.推崇严刑峻法
C.主张顺应自然 D.主张“天人感应”
7.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