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 )
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6.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7.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8.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 土地公有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租佃制
9.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