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从考查的形式看,本专题既有主观题形式出现,也有客观题形式出现,但以客观性试题为主。
题组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2013·高考山东卷,23)“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2.(2013·高考广东卷,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题组二 真理
3.(2013·高考天津卷,8)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