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考查的形式看,本专题既有客观性试题出现,也有主观性试题出现,但以主观性试题为主。
题组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2013·高考山东卷,25)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2013·高考重庆卷,1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题组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