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的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此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人民生活的富裕 B.没有自然灾害
C.是大一统的王朝 D.社会安定团结
3.《危机中的变革》中说:“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汉语的称谓语作为词语使用时,常有多语连用的习惯,如“祖孙”、“妇女”、“师徒”、“父母”、“弟妹”等,这种词语的成分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这种称谓语的结构排列不能体现的是
A.早期民主 B.宗法观念 C.等级差别 D.男尊女卑
5.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结束 B.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拥戴
C.美国已经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队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最伟大的实践成果是
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
C.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8.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相关史实的先后顺序是
①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
③“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上的成功运用 ④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9.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0.“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印度代表团访华时 B.田中角荣访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