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2.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代,最恰当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有利于封建统治
3.下面四幅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A B C D
4.清代诗人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 与此诗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孙中山在1924年的演讲中指出“现在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也没有一个不是崇拜马克思做社会主义中的圣人。”孙中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提出了
A.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B.节制资本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D.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 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 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
C.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7.“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于华东……巩固首都……”,下列抗日战争中的会战能够体现上述作战方针的是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枣宜会战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8.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开始资产阶级化
B. 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 只是形式上的革命,但没有完全推翻封建秩序
D. 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