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组(基础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
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解析 其“解体”指的是随着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家庭手工业破产,打破了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的结合,自给自足不复存在,因而必须与市场联系,同时也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答案 C
2.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
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D.洋布洋纱的冲击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江浙一带传统手工业产品滞销,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价廉物美的西方工业品的冲击,故选D项。
答案 D
3.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是指( )。
A.掀起“实业救国”浪潮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解析 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