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第六讲 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31 K
    上传用户xj197912
  • 更新时间2014/3/12 15:08:0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8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解析:从同治中兴的时间判断,这个事件实际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而且也不在称西方人为“夷人”而改为“洋人”所以A不正确。B中体西用只学西方技术,所以符合材料中“表面上的近代化”所以B正确。C与材料无关;D时间不对,维新变法是1898年。
答案:B
2.(2013年广州二模)“(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近代思想解放历程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
答案:B
3.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出版内容的变化说明(  )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期翻译外国文献的比重大幅度增加,这表明维新派已经认识到只有开启民智,让国人了解西方的思想文化、社会政治,才能变法图强。故选C。A、B两项旨在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翻译外国文献比重较小的原因,不符合题干意思,可排除;D项“学术救国”表述错误。
答案:C
4.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