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随堂课时反馈检测: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基础+能力,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6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3/5 15:41:1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花八门                          (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 题干中描述的外来食品摆上中国餐桌,是在鸦片战争后,据此可知最早可能出现于清朝时期。
      答案 B
2.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 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答案 C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倡导服饰改革,但洋装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解析  四项中B项是导致中西合璧服装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余三项中A项表述和史实不符,C项是次要原因,D项和题意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B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