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
( )。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
解析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以土地为纽带,以权力和义务相联系,诸侯对周天子具有定期朝觐、派兵作战等义务,图文正是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秦朝统一后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项;西周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 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2.(2013·湖北名校模拟)《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 )。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宗法制下的政治等级体系,强调各级的职责,体现了宗法体制下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所确定的大小宗不同的“家国一体”的宗法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传统儒家士人通过提高个人修养,才能治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情怀,符合题干材料的内涵,选C项。A项反映了礼乐制的特点;B项强调分封制的特点;D项强调尊祖,虽是宗法制的影响,但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C
3.(2013·安徽示范高中模拟)《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解析 材料主要颂扬了公刘杀猪庆贺建都,让大家有吃有喝,人们尊他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反映了宗法制的内涵;题干材料“君之宗之”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A项体现的是儒家“与人为善”的思想;B项反映了刘邦衣锦还乡的荣耀;C项体现了等级制度;D项反映了大小宗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符合题意。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