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2.(2013·中山文综)“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4.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与下面《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
B.对话内容体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
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
D.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