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类设问类型方面,其一是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其二是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
影响类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
影响类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其中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等即是指意义。
1. 法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4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6分)
答案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或答:对触犯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或答:维护封建统治)
评分标准:共计4分。两个要点能准确回答各得2分。
(2)“控制被统治者”: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拥有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或答: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
“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或答:中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彼此制衡。)
评分标准:共计4分。要求对解决的方法具体阐释,不可仅搬用材料而无实际内容。两个要点能准确回答各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