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上 海闸北一模·15)“历史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做了各种思考,梁启超的回答最可能是( )
A. 口耳相传的传说 B. 经过调查与研究的纪事
C. 全体国民的故事 D. 国民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C
2.(2013·上海普陀一模·33)梁启超曾经这样写道:“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世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有史实作为立论基础
【答案】B项3分,C、D项1分,A项0分
3.(2013·上海嘉定一模·35)“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 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