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必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2012·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3.(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应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有( )
①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②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③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