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2.(2012·天津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下列《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增长率
|
-22.8%
|
|
223%
|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3.(2012·揭阳学业水平检测)著名史学家杨奎松教授认为发动“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个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这种“民族悲情意识”的主要原因( )
A.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政权
B.近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
C.中苏关系的公开破裂
D.中国的统一大业尚待完成
4.右下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