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 D.实行义务交售制
3.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4.1933年,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危机( )
A.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D.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5.(2012·泉州模拟)刘瑜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