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2.(2012·唐山高一检测)在下列文物中,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铜权 B.瓦当 C.五彩瓶 D.穿鼻环的牛尊
3.(2012·郑州模拟)“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说明当时社会( )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
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弱
4.《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秋七月,初税田” B.“除井田,民得买卖”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5.(2012·上饶高一检测)下列不能证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的是( )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周礼·地官·牧人》中“凡祭祀,共其牺(祭祀用的牛)牲”的记载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