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山东定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该材料反映出( )
A.中原市场繁荣 B.驰道、驿站通畅
C.市场交易通宵达旦 D.工商业市镇兴起
2.(2012·荆州高一检测)明朝李鼎的《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了明代( )
A.出现了区域性的商帮 B.长途贩运日益发展
C.海外贸易趋于繁荣 D.乡村集市开始兴起
3.(2012·汕头高一检测)日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这最能说明( )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
D.商业竞争的加剧
4.(2012·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某历史著作论述古代中国经济时指出:“……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了夜市与晓市。首都临安府人口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城内极其繁华,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上述现象出现
于( )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5.(2012·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
A.徽商和晋商 B.湘商和川商 C.浙商和闽商 D.粤商和鄂商
6.(2012·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