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
考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考纲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考纲3、“文化大革命”
考纲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考纲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命题趋向
本专题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概括性比较强,对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学习时,一要注意联系政治学常识(如民主政治的概念、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等)及社会现实问题(如海峡两岸的交流等),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二要从宏观上把握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三个阶段: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遭到破坏(“文革”时期)-----逐步规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还要注意横向的比较,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相对比。三是理清重要历史事件与现象的基本脉络,并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想,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注意与政治学科相联系。
☞考题分布
考纲一:本考点各地命题偶有考查,相对其他考点频率不高;从内容上看,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是考查的重点。此考点近五年在2013年高考北京卷、2013年江苏文综历史、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36题、2008年海南高考27题、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37题考过。
考纲二:这一考点相对于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频率较低;命题多从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角度考查对民主政治建设历程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注意从吸取历史教训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