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3·江南十校联考]《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解析:A项错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文字记载是历史史料的一种重要形式,《浮生六记》记载了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显示出钓鱼台(岛)在中国领域内,故B项正确;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2. [2013·湖南模拟]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华文化 (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的原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的包容性,故选C,A、B、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 [2013·陕西模拟]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且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A项中“决定”一词表述不科学;不同区域的建筑文化“异中有同”体现了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非民族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日趋同一”表述不科学。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