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2.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
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解决权力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