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
1.B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理论。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天”与 “人”的相互感应关系,故选B。
2.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统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上述材料说明
A.汉武帝好大喜功
B.儒家思想取代道家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C.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
D.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是错误的
2.B本题考查西汉统治思想转变的原因。西汉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汉武帝谋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新发展的儒家思想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3.汉宣帝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影响汉朝形成该刑法原则的主要因素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3.B诏书的意思是,从现在起,儿子包庇父母、妻子包庇丈夫、孙子包庇祖父母,都不再连坐。这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和谐的伦理观.故选B。
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