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出自以下哪一学派的主张(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说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这句话是以水为例,说明以弱可以胜强、以柔可以克刚的道理,这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练后反思 道家除了最基本的宣扬天道、自然无为等思想之外,还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精华。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会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因此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
2.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个故事主要反映了 ( )
A.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
B.孔子重“礼”的思想
C.孔子重义轻利的思想
D.马棚的价值不大
答案 A
解析 故事中孔子关注的重点是“人”,而不是财产,这是回答本题的关键,结合孔子思想便可作出准确的判断。材料与“礼”无关,也没有涉及“义”与“利”的关系。故答案为A。
练后反思 重义轻利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也是本题最大的疑惑点,但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这一信息,因此,准确回答的关键是紧紧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答案 C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进入生活世界”“生活中的实现”,即强调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