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2014届高三二轮复习配套文档(江苏专用)[学案]第1部分 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4金币 立即下载
2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2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35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2/14 14:46:4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5.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6.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
 
 
1.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2.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3.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及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到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通信工具、大众传媒等几个方面
(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