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东坡全集》)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下列作品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
A.《资治通鉴》 B.《嘉佑集》 C.《船山遗书》 D.《太史公书》
2.孝公死,惠王代后(公元前338年)……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A.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 C.没落贵族 D.富商巨贾
3.许多史书记载,在中国古代,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谓议”。这种说法( )
A.说明多数皇帝是比较开明的 B.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C.目的在于限制丞相的权力 D.反映皇权经常受到制约
4.《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
5.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 英国史学家狄金森指出,“在论争中,无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都逐渐认同、神圣的王权应该淡出英国的政治舞台,人类的幸福应建立在宪政的基础之上。这就使英国避免了两个方面的极端权力:绝对的王权和绝对的大众权力。”这一观点是( )
A.描绘了三权分立的矛盾和斗争 B.论述了当时颁布宪法的必要性
C.论证了王权不应该“神圣化” D.说明颁布《权利法案》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