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十八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59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20 9:29:0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8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2013·四川文综)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相互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的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列克星顿的枪声”。“列克星顿的枪声”这一事件确有其事,但是这个事件的具体细节,如谁首先开枪,民众的态度,民众的口号等,这些有待进一步考证。
答案 D
2.(2013·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答案 (1)启蒙思想;指引当时中国政治变革。
(2)梁启超认为,治病要对症下药,一种新思想的引进要切合国情,共和制不适合当时国情,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出路。但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