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 ④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二者都( )
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解析:选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答案为C。
3.《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析:选D 材料从人类的自然演化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产生的客观性;B错误,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都具有客观性。A、C与材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