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能够准确概括并认识马克思在历史科学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的巨大贡献,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力量。
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体会本文平实的语言中包含着浓厚的感情(悼念和赞美)。
3.学习本文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并能运用烘托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1847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受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1864年创立并领导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克思逝世后,他担负了整理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1889年推动了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他是继马克思之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二、三卷等。
2.探寻背景
1844年8月,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会面,之后两位思想巨人结为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40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于英国伦敦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葬仪上用英语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说,对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以及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