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学说 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解析】理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这里的“理”应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D
3.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4.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
①主张理在气先 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④心外无理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
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