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南昌调研)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天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智识的发现,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见发明致之于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 ( )
A.全球化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社会史观
2.法国历史哲学家雷蒙·阿隆提出,“人既是历史知识的主体,又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所以“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对其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 )
A.否定了关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
B.强调“如实叙述”成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标
C.有利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D.强调对历史证据的求证,而不是历史理解
3.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