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目的:为了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 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
原因:中美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了重大突破与转机。主要外交成就表现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