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2.人们对未发现的第114号元素很感兴趣,预测它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它被命名为“类铅”。以下对“类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外层有6个电子 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
C.主要化合价为-4价、+4价
D.电解硝酸铜与硝酸“类铅”的混合溶液时首先会析出“类铅”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和含n mol HCl和n mol 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的体积一定是NaOH溶液的多
B.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足量CO2气体,再通入足量NH3,会析出NaHCO3晶体
C.使用一定的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成CO2和N2
D.将一定质量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铝的质量分数越小,放出的H2越多
4.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 = Fe3+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 = 4OH--
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