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 理 科(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2.我国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采用高角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寒冷干燥 B.地表崎岖不平 C.风俗习惯 D.气候湿热
下表为20世纪下半叶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3—5题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次)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