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倡导重义轻利
C.道德的重要 D.无等级名分差别
3.《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期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朝代
|
皇帝
|
追封加谥
|
西汉
|
汉平帝
|
褒成宣尼公
|
隋朝
|
隋文帝
|
先师尼父
|
唐朝
|
唐太宗
|
先圣
|
宋朝
|
宋真宗
|
至圣文宣王
|
元朝
|
元成宗
|
大成至圣文宣王
|
明朝
|
明世宗
|
至圣先师
|
清朝
|
顺治帝
|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
4.观察右表,历代为孔子追封加谥号,表明
A.各朝代以此证明其政权的政治文化合法性
B.各朝代仰慕孔子的仁爱思想
C.孔子是“万世师表”,教育文化大家
D.孔子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旗手
5.《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