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 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
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 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A
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征收工商税费,减轻农民负担 B.实行农商并举,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回答此题关键要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当粮食价格较高或较低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利用行政命令强行平抑粮价结果是适得其反,不如让市场来自动调节粮价。故选D。A项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利用市场的手段调节经济,并未涉及到农商关系;C项与材料信息相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王夫之的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