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3 K
    上传用户青峰弦月
  • 更新时间2013/11/7 16:01:2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1
资源简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①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②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③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④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