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中央集权程度的强弱
C.能否掌握选拔人才的权力
D.能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宋史》一六二卷《职官志》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材料可见
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行政财政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各部权限加大,官员的主动性增强
D.军队指挥权被分割,以防止将领反叛
3.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4.南宋遗民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然则行台省之名,苟非创造之初,土宇未一,以此任帷幄腹心之臣;则必衰微之后,法制已隳,以此处分裂割据之辈,至若承平之时,则不宜有此名也。”马端临评价的是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唐宋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