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族首领刘渊自称为“汉氏之甥”,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也称自己为“大禹之后”,鲜卑慕容氏在追溯其祖先时,称其为“有熊氏之苗裔”。以下是对上述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各族首领都借助与汉族的关系抬高自己的地位
B.各族首领都认为自己与汉族有共同祖先
C.各族首领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夷狄外族
D.生动表现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感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3.科举制度自隋唐始为历朝历代所沿袭,它有效保证了中华帝国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录取名额逐步扩大 B.向庶民开放政权
C.考试程序公开公正 D.捍卫了儒家思想
4.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
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
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