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2.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文献中“机器”“机车”“机电”等关于“机”的词语比较多。这种变化反映了
A.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 B.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C.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3.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轻),逆(违背)天地(自然)者罪及五世,诬文武(诬蔑周文王、武王)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谋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杀人者罪及其身。”对材料中孔子的思想理解不准确是
A.重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B.尊崇周朝的道德礼教
C.关注现实社会和重视人生 D.以人为本减轻杀人罪
4.《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 D.说明了中国占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