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税收形式表明私垦土地国有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边际土地”的开发现象不能反映的是( )
A.农业开发向广度发展,由“宜农土地”蔓延向“边际土地”
B.农业的深度开发滞后,农业科技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C.明清时代人口激增,粮食供应的压力巨大
D.生产力水平发生飞跃,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3.中国古代有无数巧夺天工的建筑,但建设者的名字却鲜有流传。这说明中国古代( )
A.建筑设计者不爱慕虚荣 B.政府不重视工程修建
C.工匠地位较低 D.手工业技术非常落后
4.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②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③唐政府征收茶税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