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亲亲,敬宗,反映了古代中国
A.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祖先崇拜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核心地位
C.帝王重视宗庙祭祀 D.宗法制一直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2.秦制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制度是
A. 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
3.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文中“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洋务运动的开展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庚子国变记》中描述义和团是“以仇教为名,遂焚铁道,毁电线”。对于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一事的评价,体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观点的是
A.仇视洋教的暴民运动 B.是近代化的反动
C.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D.排外运动
6.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7.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具有反封建性
(3)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