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材料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C.嫡长子继承制 D.严格的等级制度
1.D 题干材料中的服饰的规定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D项。
2.戊戌变法失败后,李鸿章曾经指出:康有为关于全面变法的主张正是他自己数十年来想做而未能做到的。这表明
A.李鸿章完全赞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 B.李鸿章是戊戌变法强有力的支持者
C.康有为帮助李鸿章实现了政治抱负 D.李鸿章本人可能有革新政治的想法
2.D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即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从题干引文来看,李鸿章“想做”而“未做到”,说明他不敢触及政治变革,更不会触及自己的既得利益,可见A、B两项不正确;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
3.为实现“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列宁曾主张“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的粮食贸易,必须把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列宁这一主张(B)
A.有意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B.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C.不利于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 D.自始至终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3.B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把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可知这一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是当时苏俄在国内战争环境下实行的政策,因此答案选B。
4.(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