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这一局面被改变始于
( )。
A.禹 B.启 C.商 D.汤
解析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答案 B
2.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解析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反映的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而推行郡县制。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 )。
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的作用。
答案 A
4.《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