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 以其多少数定吉凶。”下列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D.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2.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次曰受德即纣也……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宗)法而争之……纣故为王。”下列对纣能够“为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启无才,遭父母厌弃 B.父母对纣最为溺爱
C.生纣时,其母亲已由妾升为妻 D.太史收受了纣的贿赂
3.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隋朝
|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4.汉代每年“秋冬岁尽,各县计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称为“上计”,“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材料表明汉代建立“上计”制度的目的是
A.监察郡国 B.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
C.开展社会救济 D.征收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