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1841年5月,广东民众在《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振振有词地问道:“汝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材料中广东民众认为只要林则徐没有被道光皇帝罢官, 英国绝对无法赢得鸦片战争的胜利。按照现在的史学理论,这种观点属于( )
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文明史观 D.循环史观
3.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 (部分),造成学文科者多的主要原因是( )
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者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
——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
A.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已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 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