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是十月革命爆发96周年,苏联解体22周年。早在革命胜利初期,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 恩格斯指出:“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指《共产党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 )
A.《宣言》是工人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 B.《宣言》最早提出了未来社会的设想
C.《宣言》促进了近代各国大工业发展 D.工人阶级对《宣言》的需求不断增加
3. 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4. 巴黎公社通过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成员后规定,所有公社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这一做法旨在( )
A.落实无产阶级按劳分配原则 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落实人民公仆原则 D.维护工农联盟
5.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致力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
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