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国语》里的这一记述表明卿大夫 ( )
A.在所处的诸侯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由所在诸侯国的国君考察其才德而任命
C.在其“家”内,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
D.是西周、春秋时国王、诸侯及士所分封的臣属
3.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 )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4.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中央设立“三公” D.确立三省六部制
5.《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6.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