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学导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代表。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及其地位和作用。
4.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地位和意义。
6.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1954年宪法体现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 意义?
8.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如今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单位?
二.重难点解析
1.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史
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阶段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C.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
A.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
B.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和旧中国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少数民族社会发展比较落后;
C.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D.“小聚居、大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了联邦制不适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