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十七)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27分,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指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融合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不将情感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