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1)政治前提: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经济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3)方针指导:1953年中共中央在________________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4)客观条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标志: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3.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_______,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关键点拨 我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
(1)农业方面:1953年,试办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热潮。
思维拓展 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新中国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这一形式的好处在于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并充分照顾到农民的困难和要求。国家通过这一方式顺利解决了农村的所有制问题。
(2)手工业方面:1953年,从______方面入手,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后通过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先后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1953年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社会主义改造的本质含义:通过和平手段,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
4.意义:社会主义______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956~1976年)